7月中旬,国会众议院以308票支持、12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特朗普的稳定币法案,这步棋下得很猛,参议院早已点头,法案推进速度让人措手不及,特朗普只差临门一脚。
这不是普通的政策文件,而是能撬动9万亿美元的美国退休金新风口,稳定币和401(k)退休基金投资加密货币、黄金、私募的口子可能就要打开了,像摩根大通这种巨头都盯着这片蓝海。
细想一下,特朗普为什么这么顶着压力推稳定币,其实背后是美国财政的现实问题——短期国债没人接盘,美联储不能总兜底,现在让稳定币锚定这些债券,等于变相解决了资金池的问题。
在财经圈里,这种“政策穿透力”已经引发讨论,稳定币的本质是和美元现金、短期国债挂钩,本身就带着“稳定”属性,既能吸引投资者,又能为财政解渴,这种双赢局面,谁都不想错过。
美国不仅是自己玩,其他国家也盯上了稳定币的便利性,全球化趋势下,稳定币已经不是谁的专利,更像是某种新的货币游戏规则。
7月17日后,市场传来消息,特朗普准备签署行政命令,允许401(k)计划投资加密货币和另类资产,这消息一出,华尔街瞬间紧张,专家和机构各执一词,分歧很明显。
有人觉得投资渠道多了是件好事,毕竟美股涨了这么多年,风险分散很重要,但也有声音担心私募、加密货币流动性差、费用高,普通退休储蓄者未必能承受巨大波动。
往前推几年,特朗普政府其实就想干这事,只不过两党拉锯,政策时有反复,有的公司已经提前布局,推出了类似的投资产品,就等“靴子落地”。
整个过程其实很现实,政策一变,市场就要跟着“站队”,谁能抢先推出合规产品,谁就能分一杯羹,背后的利益和博弈,每一环都紧扣着国家层面的经济安全感。
与此美联储的态度也在微妙变化,7月18日,旧金山联储行长戴利公开表示,今年年底前降息两次合理,特朗普关税影响没那么大,劳动力市场疲软才是重点。
这句话分量不轻,以前美联储调控看通胀,现在重心转向就业,说明经济局势正在变化,降息节奏很可能会加快,尤其是在通胀预期趋于平缓的背景下。
7月18日,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升到61.8,是2月以来的新高,大家对未来一年物价涨幅的预期降到4.4%,5到10年通胀预期也降到3.6%,这说明市场信心正在回暖。
数据背后,消费信心增加可能部分得益于股市的反弹,对关税影响的担忧没想象中大,LPL Financial的首席经济学家说,大家相信关税导致的通胀只是暂时现象,2026年可能迎来转机。
美联储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理事沃勒同天表态,如果7月议息会大家决定不降息,他甚至可能投反对票,支持降息,理由很直接:就业岗位新增主要靠公共部门,私人领域表现不佳,通胀预期没起飞。
反对降息的声音依然很多,沃勒之所以这么激进,也和他是美联储下一任主席热门人选有关,这其中有权力交接的暗流涌动。
就在大家关注降息节点时,特朗普和鲍威尔的“翻修风波”又搅动了市场情绪,白宫指责美联储总部25亿美元翻修奢华浪费,鲍威尔首次书面回应,坚称指控不实,项目2017年获批,过程受严格监督,没有VIP餐厅、私人电梯,成本已压缩到最低。
鲍威尔强调,翻修符合2021年国家首都规划委员会通过的方案,监督权归美联储董事会和监察机构,这番表态其实是在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,防止外界误读。
特朗普和鲍威尔的矛盾由来已久,核心问题还是降息,特朗普想要放水救经济,鲍威尔担心通胀风险,双方在利率问题上反复拉锯,甚至传出特朗普想方设法要撤换鲍威尔。
这次翻修事件只是博弈中的一环,实际上,特朗普已经提前启动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遴选,有“美联储传声筒”之称的尼克·蒂米劳斯也出来发声,为鲍威尔和美联储辩护,称白宫是在用装修超支对美联储进行极限施压。
蒂米劳斯还说,这次权力交接很不寻常,以往新主席多少会延续前任政策,现在一些竞争者明确主张要和鲍威尔不一样,新主席要证明自己有独立性,可表现太强硬又可能失去委员会支持,进退两难。
回头看,特朗普这一波操作,既是政策突围,也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考验,市场开始担心,1970年代伯恩斯因外部干预导致通胀失控的历史会不会重演,信心的微妙变化已经在悄然酝酿。
说到底,政策和市场、权力与独立性,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,最终都落在了每个人的退休金、投资账户、日常生活之上,紧张气氛还在蔓延,谁也说不好下一步会怎么走。
风暴眼还在移动,法案何时生效,利率如何调整,主席人选如何敲定,这些未解之谜,都在等着2025年下半年的时间揭晓,悬念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盈辉优配-在线配资开户-配资世界门户首页-股票配资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